——打造“枢纽型共青团”。 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的重要桥梁,履行受党委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责。在“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构建中,我们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在青少年社会组织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进一步形成以团组织为核心、以骨干青少年社团为基础外延、辐射带动各级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工作格局。各级团组织要通过发挥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和青少年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使我们成为传播主张、举旗引路的组织动员枢纽;通过发挥政策服务、队伍培训等方面的针对性供给,成为合作紧密、互融互通的孵化培育枢纽;通过对接政府资源,搭建公益项目交易平台成为贴近诉求、促进沟通的服务引导枢纽。 ——打造“数字化共青团”。 我们将从三个层次构建广东共青团数字化平台。一是团组织管理数字化,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互联网站、电子办公、交流通信、远程教育等多个系统和功能,搭建一个覆盖全省镇街以上团组织和干部的数字化平台,提供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访问接口,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公文处理、沟通交流、学习分享等应用。二是青年引领数字化,运用数字化平台的网络视频、微博群、飞信群、QQ群、手机报等开放性、共享性、发散性的新媒体载体,让团工作不再“宅”在会场,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同步直播、同步交流、同步分享,我们特别提倡团干部要实名开微博,与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互粉”。三是动员青年参与社会建设数字化,建设一个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动员机制,即时收集社情民意、征询意见建议,畅通青年和基层合理诉求的表达渠道,激发基层和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 ——打造“学习研究型共青团”。 学习的重要性对个人来说不言而喻,对于组织更是事关前途命运。我们在去年打造“学习型团组织”的基础上将更加强调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认为,共青团就是一所学校,每位团干部都是里面的学生,要特别珍惜共青团战线辐射面广、工作选择性较强、硬性考核指标不多的岗位特点,多一些读书,少一些应酬,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酒精味,树立年轻干部读书好学、带头进取的好形象。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将更加注重团干部的思想力建设,提倡各级团干部特别是团的领导班子主动、深入、持续地研究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鼓励建立各级共青团的决策咨询机构,借脑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强化青少年政策决策和青少年工作项目的科学性,提升我们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打造“接地气聚群力”的青年群众组织。 下基层才能接地气,聚人气才能聚群力。只有我们走出机关、走进一线,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我们的组织更坚实,我们的作风更经得起考验。今年,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继续坚持一年四个季度的“两进三同”不掉线,“千万资金下基层”不掉链,让我们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稳。同时,我们要广开渠道“聚人气”、“聚群力”,调动党政企事业单位、团属社团、青少年组织特别是一线工人等青年力量,共同把团组织建设成为青少年的“现实港湾”和“精神家园”。 今年的具体工作安排是: (一)我们要以新的“产品供给”,把广大青少年聚拢在党旗团旗下。 我们会一如既往抓住“五四”、“六一”、“七一”等节日节庆,利用建团90周年、迎接十八大等重大节点,继续开展“永远跟党走·与信仰对话”、“劳动·创造·奋斗”青少年励志教育、“善言善行·快乐你我”红领巾新风尚等活动。同时,我们要让思想主张传播更广、效果更好,必须实现思想引导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变,才能真正入心入脑。 我们会借助专业团队和市场力量打磨“产品”。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对接、充分整合文化艺术界的专业制作力量和市场推广渠道,打造出更多既体现思想性、又具有观赏性的影视、图书、报刊和网络作品,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我们会更注重用新媒体出新“产品”。要携手热门微博、社交网站等制作出又红又专又流行的新“产品”,借助其渠道传播新“产品”。今年要借助新媒体推动团史知识传播,让青少年更有兴趣、更加深入了解共青团的“前世今生”;各地也要充分发挥能动性,探索出一批新媒体“产品”参与团中央新媒体引导青年展览会。 我们会更尊重青少年的首创性发现“产品”。要相信青少年的创意最受青少年喜爱,举办广东青少年“微电影节”和青少年网络创意大赛,让青少年DIY的“产品”借助团组织的渠道更具显示度和传播力。 (二)我们要汇聚青春智慧,在转型升级中彰显青年的担当与责任。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依然严峻复杂,转型升级仍然是核心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形势,增强青年企业家的忧患意识,帮助青年中小企业应对危机。 一是助力微小企业“抱团取暖”。我们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办好“广东青年领军企业上市孵化工程”,探索建立青年企业家金融互助制度,让微小企业“抱团过冬”,举办“2012年度粤商菁英年度人物”评选,为青年企业家投身经济社会建设选树标杆。 二是实现青少年创新创意从“图纸”到“车间”。我们将重点激活青少年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办好第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和挑战杯竞赛,着力推动大学生创新竞赛成果的市场转化。 三是让青年就业创业“更给力”。我们会深刻把握转型升级中市场主体的真实诉求和青年就业创业的实质需要,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完成4000笔小额贷款发放助力青年就业创业。 (三)我们要打造枢纽型服务组织,与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一道参与社会建设。 我们一方面要为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发芽、破土、成长、结果提供土壤、阳光、雨露,另一方面要责无旁贷地协助党委政府加强社会领域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的聚合引领和“再组织化”,推进团的组织变革、职能转型和服务“流程再造”,扩大团工作的社会参与,发挥团工作的社会功能。 我们将致力培育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组织。年内建立省市县三级青年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启动省级骨干青年组织孵化中心的规划建设;设立省级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金和省级公益基金联盟,鼓励各市募集成立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金;出台《广东省青少年社会组织扶持办法》,举办大学生社会组织创业创意大赛;各个地市要建立相应的孵化基地,不定期开展“青少年社团嘉年华”,搭建全省青少年社团“博览会”。 我们要为越来越多优质的青少年组织“搭台”。提供资源是帮助青少年组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提出要让好组织有项目,让好项目有资源。今年继续深化珠江公益节项目,开展珠三角公益慈善周等活动,坚持每年扶持1000个公益项目、1000个公益社团、100名公益达人,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公信力的公益社团交流展示平台;继续举办广东志愿文化节暨公益项目“广交会“,邀请1000家NPO与1000家企业、非公募基金会参展,使资源与需求直接便捷对接,并创新性打造“广东公益交易网” ,多做搭台唱戏的工作。 我们要建立越来越多的“门店”终端。我们将着重推动每个地市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有条件的县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义工服务站等平台建立青年中心,广泛开设青少年组织可以落地的“门店”终端,组织发动青少年社团、社会公益组织、高校等机构参与青年中心的运营;要注重引导高校公益组织与社区服务站点相结合,在社区推广“青年社工+义工”服务模式,在社工队伍中发展一批青年骨干直接联系社会组织,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我们将办好十件青少年实事,用“幸福”和“希望”的雨露滋养青少年。 服务是组织吸引凝聚成员最核心的要素,我们要通过服务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幸福”和“希望”,接下来将集中力量为青少年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继续做好去年“圆梦计划”新生代产业工人大学生学员的学习跟踪培养,今年联合各高校再招1万人上大学,举办新生代产业工人“玫瑰节”活动100场。 二是实施青年“幸福微创业”计划,为1万名青年提供创业贷款支持; 三是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完成对1万名青年的上岗见习。 四是筹措专项资金资助培育孵化100个专业性公益组织、1000个青年自组织。 五是开展“牵手希望·绽放幸福”关爱少年儿童计划。新建200所“幸福厨房”,帮助贫困地区小学生吃上热午饭;新建200所“希望家园”,为留守儿童建立课后活动阵地;举办“朝阳快乐营”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100场;完成“稻草人”青少年守护计划示范点覆盖全部地市。 六是继续举办“希望工程·南粤会亲”,资助5000名困难学童。 七是开展“幸福广东·健康同行”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组织100支“扶贫济困健康直通车示范服务队”帮扶100个贫困村,派发2万份爱心药箱。 八是实施广东大学生“福彩公益奖”、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10万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众100万人次。 九是举办各级“共青团周末剧场”1000场,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 十是探索建立省一级青年文化创意园,推动珠三角各市建立市一级青年文化创意园。 (五)我们要始终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放在心头,畅通青少年诉求表达和权益维护渠道。 我们要履行好作为青少年合法权益代言人的角色,既要让青少年群体“发声”,又要多为青少年群体“代言”,善于做反映普遍诉求、代表维护权益、增进青少年内心认同的工作。 我们要在畅通青少年诉求表达渠道上“花心思”。各级团干部要充分用好现有的志愿者队伍收集社区民意,要及时关注并回应微博、论坛等网络青少年民意,建立各级团组织的青少年民意“直通车”。探索按青年类型、领域人口划分、青年组织分布情况培育一批“青年议事员”,建立社区和虚拟议事平台,充分释放青年的声音。 我们要在激活利益诉求表达平台上“转脑筋”。要有效发挥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在收集诉求、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心理援助等方面的作用,依托社区建立线下实体服务站。继续完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增加“面对面”次数,不仅要做到人与人的“面对面”,而且做到“问题困难”与“解决对策”的“面对面”,实现“面对面”制度的长效化和常态化。 我们要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上“下气力”。年内我们将探索建立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并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相应机构。加快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 我们要在解决重点群体的基本权益上“做功课”。继续抓好新生代产业工人及其子女的基本权益研究和维护,围绕技能提升、文学爱好、婚恋交友、闲暇娱乐、子女关怀、春节出行、法律援助等方面实实在在出些“润心灵”的点子,做点“暖肠胃”的事情,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温暖”。 (六)我们要真正坚持“五湖四海”,凝聚最广泛的青年人才。 青年人才是最富创新性的群体,我们重点推动建立南粤青年人才库。要依托青联、青科协等建立广东共青团智库,办好粤港澳“菁英会”,培育青年知识分子等人才;要力推大学生“青马工程”,着力培育大学生中的青年骨干人才;要依托各类公益平台和项目,从青年民间组织、草根组织中挖掘公益“达人”,举办青少年组织骨干培训班和公益达人粤港澳交流营;要注重从网络上发现青年人喜欢围观的优秀“潮人”和“意见领袖”;要特别善于通过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培训班等发现能人,向党政部门积极举荐一线青年工人农民中的优秀分子,鼓励其参加公务员考录,共同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用“实质性的标准”,提升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按照汪洋书记对群团组织提出的“实质性组织存在”、“实质性发挥作用”的要求,全力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科学化水平。 强化团组织的“实质性存在”。今年,我们要继续强化深化“两新”组织团建和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争取再用一年半时间把团组织和工作面向基层的“桥头堡”推向乡镇、街道一级,珠三角地区要逐步将“桥头堡”推至村一级;要完善驻粤团组织建设,建好外来务工青年的“广东家园”;要加强各类青少年组织的团建工作,确保全年新建团组织7000家,特别要把触角深入基层社区,在青年产业工人的生活空间建立权益保护和利益诉求表达的站点渠道,今年选取10个新生代产业工人集中的镇试点。今年我们将继续筹集2000万资金,以工作项目的形式向基层投放,各地要整合党政和社会资源,想方设法为各乡镇、街道团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珠三角地区每年不少于3万,其他地区不低于2万,为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提供资金保障;按照团中央部署,选派第二批145名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1年,再用两年时间选派第二轮40名市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干部到县级团委驻点工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团组织配发工作电脑1千台;选取一批地市试点基层团组织与“党代表工作室”共建“团代表工作站”,吸纳优秀志愿者、青年农民和工人轮驻工作站,打造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旗舰店”。 强化团干部的“实质性发挥作用”。广泛开展“两进三同·团在我身边”活动,让“走进基层、走进青年”、与青年“同劳动、同学习、同生活”成为各级团干部的良好工作习惯,让广大青年真实地感受到团组织的存在和温暖。机关干部原则上一季度5天下基层,新提任县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新进团委机关干部原则上安排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两进三同”。按照“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各级团干部读书学习,要继续完善“青年夜校”、“粤团早读”、“粤青早读”等学习载体建设,深化广东共青团骨干培养工程成果,争取实现将团干部大规模培训扩展到镇一级。 |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一号大院
邮编:510080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0-2021
粤ICP备06082245号
广州市网站安全备案信息备案编号:4401040100003
技术支持:广州动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