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学团刊

        【校园热点】“守机”成患,对症下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所在栏目:中学团刊 点击数:3007 更新日期:2019/4/24

        “守机”成患,对症下药

        彡彡

        6383661633.jpg

        手机不离手,学习生活愁。中小学生课堂上,下课玩、上课也玩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致使校园对学生的管理也出现了棘手的问题,各个地区和学校为除“守机”病患,出台了种种条例,可谓是各显神通。

        2018年是“手机与校园”大战集中爆发的一年。9月21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通过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即明确指出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11月29日,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举行“拒做手机奴”动员大会,家长、学生、学校三方签订协议,如有违反约定学生将会面临严重至要求转学的处分;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举办手机销毁大会……各个地区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手机而使出的招数真是五花八门,而在2019年初,更有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建议: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中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问题,已然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提出立法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并非个例,在法国、意大利早已明令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英国限制十六岁以下少年儿童使用手机,韩国出台法例监管青少年使用手机……由此可见,青少年“守机”已是泛滥成灾,“守机”到底有何危害,何以使家长学校如此慎重其事,专家得出以下六点主要的危害:第一,网上信息资源良莠不齐,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易被误导;第二,占用大量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精力;第三,“手机攀比”之风,追求物质享受,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四,智能手机可以查阅答案,养成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对班风、学风、考风有不利影响;第五,压缩中小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影响正常社交;第六,对视力、颈椎等的影响很大,低头族呈低龄化趋势。

        而在很多人看来,禁止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就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事实上是如此吗?没有手机,青少年的视力、颈椎等体质问题或许能有所延缓,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手机,学生们就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也不意味着不良思想风气会随之扼杀,更不意味着学生们因此就获得社交和学习的热情。“守机”成患,禁止使用手机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笔者看来,手机并非原罪,堵而不疏的做法是教育工作者最懈怠的自我安慰。要解决问题,就得找出症结所在,手机的吸引力在哪里,问题到底是在人还是在机,效仿外国机制可行吗?

        在赵志忠院长看来“智能手机进校园与网吧进校园无异”,可见智能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都有绝对强大的吸引力。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无非是游戏、网络小说、网络社交等等,而这些功能能轻而易举地给青少年带来愉悦感,因而容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依赖。工具的产生本身是为了服务人类,人类如何使用哪里是工具能够左右的?怪罪手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是谁把手机送到了孩子手上,又是谁在孩子面前带头做低头族的?有多少父母为了省事把手机作为敷衍哭闹孩子的必杀技?自控力是打小培养出来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进行有力引导,如今他们沉迷手机,家长却是把手机推上断头台,将千万种罪名加诸其身,未免不是聊以塞责。手机自身有“纵火”的嫌疑,而人才是“导火”的根源。因此笔者认为沉迷手机情有可原,彻底禁止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于情于理都有些强人所难——没道理成年人都难以抵制的诱惑,却要青少年学做“禁欲”的圣人。

          国外的手机禁令有可行性,但是在我国却未必能根除症结。在国外,很多学校的学生虽然没有了手机,但是丰富的课外活动足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而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作业和学习是课外主要的活动,再去剥夺学生们享受网络生活,是否有些残忍?可见要解决“守机”问题,就不能单纯考虑手机层面的问题,还得追根溯源看看是不是也有教育机制上的问题。一味地把手机拉出来批判,一刀切地解决问题,实属不理智的做法,而且据禁果效应来说,越是禁用手机,就越是禁不住手机。

        笔者以为家长和学校面对青少年使用手机的问题时不必草木惊心,不妨尝试持有开放且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国语》早有提出:堵不如疏,疏不如导。与其用暴力手段去压抑青少年玩手机的欲望,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地去对待欲望。当然,限制玩手机的时间就是引导青少年获得自控能力的手段之一,限制玩手机的场合也是引导青少年树立当着则着的思想的有效做法,限制玩手机的内容自然也是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不良信息伤害的重要举措。笔者倡导“限”手机,绝不主张“禁”手机。

        在“守机”问题上,家长和学校到底只是作为辅助的存在,中小学生的态度才是重中之重。笔者借一句网络语言劝诫青少年:守机一时爽,身后火葬场!把年轻的身体折损在手机带来的一时的欢愉上,把宝贵的青春局限于一方屏幕之间,甚至把大好的未来也托付给了手机,笔者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们,这不值得!世界那么大,可以用双脚去丈量世界,风景那么美好,也应该亲自去看一看!手机带你蹉跎青春,还是你带手机逍遥人生,全看个人的选择。

        “守机”虽成患,禁机却可怕。家长学校应软硬兼施、对症下药,学生要目光长远、当断则断。三方齐努力,手机不足惧!

         


        广东中学共青团

        广东中学共青团

        广东红领巾

        广东红领巾